查看原文
其他

内蒙古导游词二

文化旅游院 我们的文化旅游院
2024-09-26


2021

中文:

内蒙古自治区区情概况

必讲内容:内蒙古自治区区情概况

1.辽阔草原

必讲内容:内蒙古草原资源概况与草原旅游的产品特征

自选内容:呼伦贝尔草原、锡林郭勒草原、辉腾锡勒草原

2.浩瀚沙漠

必讲内容:内蒙古沙漠资源概况与沙漠旅游产品的特征

自选内容:巴丹吉林沙漠、响沙湾旅游景区、库布齐沙漠

3.山地景观

必讲内容:内蒙古山地(山脉)资源概况,山地与山脉旅游产品

自选内容:大兴安岭山脉、阴山山脉、贺兰山山脉

4.水域景观

必讲内容:内蒙古河湖等水资源概况

自选内容:黄河几字弯、乌梁素海、呼伦湖

5.地质奇观

必讲内容:内蒙古地质奇特景观的资源概况、物候景观与主要分布区域

自选内容:阿尔山世界地质公园、克什克腾石阵景区

6.生物资源

必讲内容:内蒙古主要动植物文化旅游资源概况及分布情况

自选内容:胡杨林、蒙古马、骆驼

7.红色旅游资源

必讲内容:内蒙古红色旅游资源概况

自选内容:大青山红色旅游景区、乌兰夫纪念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海拉尔纪念园

8.古人类文化遗址

必讲内容:内蒙古古人类文化遗存与遗址概况

自选内容:红山文化、阴山岩画、萨拉乌苏文化

9.文化遗产与文化遗存

必讲内容:内蒙古文化遗产与文化遗迹概况

自选内容:元上都、长城(内蒙古段)、北魏皇家祭天遗址

10.名人遗迹

必讲内容:内蒙古历史文化名人及其旅游资源概况

自选内容:昭君博物院、成吉思汗陵

11.科技与工业

必讲内容:内蒙古科技与工业资源概况

自选内容:东风航天城、伊利乳业、蒙牛乳业、北方兵器城

12.传统民居——蒙古包

必讲内容:蒙古包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自选内容:蒙古包居住习俗、蒙古包营造技艺等

13.节庆与体育活动——那达慕

必讲内容:那达慕的产生及历史沿革、那达慕项目内容

自选内容:搏克、赛马、射箭、蒙古象棋竞技

14.内蒙古特色饮食——蒙古族饮食文化

必讲内容:蒙古族饮食文化习俗概况,饮食的分类

自选内容:乳制品制作原材料,奶茶、奶制品、奶酒的制作技艺或相关礼俗;风干牛肉、烤全羊、火锅、手把肉的制作技艺或相关礼俗

15.游艺民俗与艺术

必讲内容:内蒙古游艺民俗、文化习俗资源、文化艺术概况

自选内容:马头琴、呼麦与长调、蒙古族舞蹈

16.艺术院团和戏曲

必讲内容:内蒙古艺术院团概况和优秀剧目

自选内容:乌兰牧骑、二人台艺术、漫瀚调




3.山地景观

必讲内容:内蒙古山地(山脉)资源概况,山地与山脉旅游产品

自选内容:大兴安岭山脉、阴山山脉、贺兰山山脉


内蒙古自治区的地貌以蒙古高原为主体,具有复杂多样的形态。除东南部外,基本是高原,占总土地面积的50%左右,由呼伦贝尔高平原、锡林郭勒高平原、巴彦淖尔—阿拉善及鄂尔多斯等高平原组成,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海拔最高点贺兰山主峰3556米。东北部临近外兴安岭等。


高原四周分布着大兴安岭、阴山(狼山、色尔腾山、大青山、灰腾梁)、贺兰山等山脉,构成内蒙古高原地貌的脊梁。


最北部、东北部距离石勒喀河、格尔必齐河、鄂嫩河、哈拉哈河较近。


内蒙古高原西端分布有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库布其沙漠、毛乌素沙漠等,总面积15万平方千米。


山,代表着一种气势、一种精神、一种内涵、一种奉献,一种脊梁。内蒙古境内的山脉蜿蜒数千里,连绵起伏,壮观逶迤,宛如巨龙穿行于广袤的内蒙古大地上。从西部的贺兰山,到中部的阴山,再到东部的大兴安岭,景色多样,资源丰富,蕴含了绚丽多彩的历史文化。

  在苍茫的戈壁上,光秃秃的山脉矗立着,蓝得让人心悸的天空与斜阳一样静默不语。阴山岩画位于乌兰布和沙漠东部、巴彦淖尔市磴口县阴山格尔敖包沟。一路上,曲折的阴山山谷、潺潺的小溪,与家乡的景色大相径庭,一切都是那么新奇有趣。下车远眺,山崖上隐隐约约能看到远古先民在这里以“山崖为布,砺石作笔”给后人留下的“无字天书”。其实,早在公元5世纪时,阴山岩画就被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发现。对阴山岩画的全面考察是从1976年开始,此后,每年都有专家、学者和游人来考察和参观。依托于阴山山脉,已发现的岩画分布群有156个,被誉为“千里画廊”。2012年,巴彦淖尔市阴山岩画被正式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众所周知,阴山岩画历史悠久,而贺兰山作为我国西北地区的一座名山,黄河文化、西夏文化、蒙藏文化在这里交融,形成了独具特色和底蕴深厚的贺兰山文化。其中,贺兰山岩画记录了远古人类的生活场景和当地贺兰山区特有的盘羊、岩羊、鹿等动物,还有一小部分岩画反映了古代人类对生殖的崇拜,是研究中国人类文化史、宗教史、原始艺术史的文化宝库。

  “假如呼伦贝尔草原在中国历史上是个闹市,那么大兴安岭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幽静的后院。”这是1960年我国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先生到大兴安岭的断言。巍巍兴安岭,既是中国北方游猎部族和游牧民族的发详地,也是东胡、鲜卑、契丹、蒙古民族起源的摇篮。横扫群雄、问鼎中原、促进各民族大融合,建立封建王朝的3个少数民族先祖均生息繁衍在大兴安岭及其周边地区。在这片沃土上,至今还生活着蒙古、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锡伯、俄罗斯等很多少数民族。


  内蒙古境内的山脉蜿蜒数千里,峰峦起伏,山岭逶迤。横亘在内蒙古中部的阴山山脉是中国北部重要地理分界线,西起狼山、乌拉山,中为大青山、辉腾梁山,南为凉城山、桦山,东为大马群山,长约1200千米,平均海拔1500~2000米,山顶海拔2000~2400米,仿佛一座巨大的天然屏障,阻挡了南下的寒流与北上的湿气,是草原与荒漠草原的分界线。古今有许多著名诗句描写此山,如脍炙人口的北朝民歌《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等名句,都如实地描写了历史时期阴山的风光和人类活动。

  位于中国东北的大兴安岭是内蒙古的主要山脉,东北起自黑龙江南岸和额尔古纳河,南止于赤峰市境内西拉木伦河上游谷地。大兴安岭进入赤峰境内,其余脉上的黄岗峰是大兴安岭最高峰,以海拔2029米的高度,被称为兴安之巅。

  漫步在大兴安岭崇山峻岭之中,四季的色彩变幻犹如一个硕大无比的“万花筒”。春天万木吐翠,杜鹃花红;夏天古木参天,白桦亭亭;秋天鹿鸣呦呦,层林尽染;冬天是一片水晶般的世界,冰清玉洁。

  来到内蒙古西部与宁夏交界之处,这里有素以“关中屏障·河陇咽喉”著称的贺兰山。作为中国为数不多的南北走向山脉之一,贺兰山位于阿拉善荒漠的东缘,是内蒙古境内最高的山地之一,最高峰海拔3556.1米。山势雄伟,若群马奔腾。

  内蒙古从西到东跨度大,连绵的山脉将广阔的地域串联起来,蔚为壮观,同时也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

  作为大漠边缘一块少有的绿色碧玉,贺兰山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是一座罕见的天然次生森林公园,也是一座天然的森林氧吧,更是一处旅游避暑的胜地。贺兰山国家森林公园面积3455.1公顷,其中广宗寺(南寺)、福音寺(北寺)成为我区著名的旅游景点。游客可以在这里观林海,登险峰,游古寺,玩彩弹,朝观林海日出,暮看大漠孤烟。

  凭借阴山壮美雄奇的自然景观,近年来,呼和浩特、包头、乌兰察布等地大力发展旅游业。有呼和浩特“后花园”之称的大青山,草木葱郁、山高岭峻,在发展旅游业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白石沟生态旅游区、大青山健身步道、哈达门高山牧场等,一年四季游人不断。位于包头市石拐区的阴山古刹五当召,群山环绕,苍松翠柏掩映,雄浑壮观,是中国藏传佛教的四大名寺之一;土右旗境内的九峰山,则是大青山最奇秀的旅游胜地。乌兰察布市的红召九龙湾、林胡古塞、苏木山等旅游景区也是游客们的热门打卡地,林海茫茫、云海苍苍的苏木山,如今已被打造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大兴安岭是我国北方的重要生态屏障,近年来,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人民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凭借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生物物种,全力打造特色森林生态旅游业。内蒙古四季旅游、全域旅游,在这里得到很好的体现,不论是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抑或是特色鲜明的民族文化,都成为一张张生动的旅游名片。大兴安岭现拥有阿尔山、莫尔道嘎、阿里河、毕拉河等国家森林公园,图里河、根河等国家级湿地公园,汗马、额尔古纳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大兴安岭地区重要火山群之一,位于阿尔山的柴河天池哈拉哈火山群,形成了松叶湖、杜鹃湖、乌苏浪子湖、鹿鸣湖等著名旅游景点,吸引众多国内外游客慕名而来。

  中国旅游研究院规划与休闲所所长吴丰林博士表示,回归本真,亲近自然,是现代人们旅游的一个趋势。满足游客对自然、健康、生命的探索需求,内蒙古开发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旅游目的地前景可期。今后,在重点打造与山脉相关旅游产品的同时,积极探索与特色文化资源相结合,推出多元生态文化旅游产品。


阴山山脉、贺兰山山脉、大兴安岭山脉。

1、阴山山脉

阴山山脉 (Yin Mountains ,Yin Shan)。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山脉,东西走向,包括狼山、乌拉山、色尔腾山、大青山等。山顶海拔2000米—400米。集宁以东到沽源、张家口一带山势降低到海拔1000米—500米。山地南北两坡不对称,北坡和缓倾向内蒙古高原,属内陆水系。

2、大兴安岭山脉

大兴安岭是兴安岭的西部组成部分,位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东北部,是内蒙古高原与松辽平原的分水岭。

大兴安岭北起黑龙江畔,南至西拉木伦河上游谷地,东北-西南走向,全长1200多公里,宽200-300公里,海拔1100-1400米,主峰索岳尔济山。大兴安岭原始森林茂密,是中国重要的林业基地之一。主要树木有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红皮云杉、白桦、蒙古栎、山杨等。

3、贺兰山山脉

贺兰山脉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北起巴彦敖包,南至毛土坑敖包及青铜峡。山势雄伟,若群马奔腾。蒙古语称骏马为“贺兰”,故名贺兰山(此说疑有误,唐代韦蟾有诗云:“贺兰山下果园成”,蒙古人在13世纪才崛起,说源于蒙语只是通用说法)。


4.水域景观

必讲内容:内蒙古河湖等水资源概况

自选内容:黄河几字弯、乌梁素海、呼伦湖


内蒙古地处季风环流的过渡带 , 降水普遍不足 , 变率大 ,时空分布不均 , 大部地区降水小于 300 毫米。因此 , 自治区水资源较为贫乏 , 据内蒙古水利厅测算 , 全区水资源总量为 509 亿立方米 , 其中地表水 370.92 亿立方米 , 地下水 137.89 亿立方米 , 全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 2725 立方米 , 每公顷耕地占有水量仅 9150 立方米 , 低于全国平均值 17175 立方米 / 公顷。
 
( 一 ) 地表水资源
1. 外流水系及流域
    内蒙古地区外流河有黑龙江水系的额尔古纳河、松花江上游的嫩江、黄河水系、海河水系、滦河水系、西辽河及大凌河水系等大小河流数百条 , 总流域面积约为 61.4 万平方公里 , 年径流总量为 382.28 亿立方米。

(1) 黑龙江水系 : 在内蒙古主要有额尔古纳河和嫩江两大干流。额尔古纳河是中苏界河 , 上游是海拉尔河 , 全长 1608 公里 , 流域面积 15.8 万平方公里 , 多年平均径流量 128 亿立方米。嫩江水系河流发育上游植被良好 , 森林覆被面积较广 , 水位变化小 , 河床稳定 , 流域面积 15.91 万平方公里 , 多年平均径流量 193.88 亿立方米。

(2) 西辽河水系 : 主要有老哈河、西拉木伦河、乌力吉木仁河和教来河等。区内集水面积 13.40 万平方公里 , 平均年径流量为 34.17 亿立方米 , 平均单位面积产水量约为 2.55 万立方米 / 平方公里。
(3) 大凌河流域 : 大凌河在区内集水面积为 7800 平方公里 , 区内年径流量为 1.94 亿立方米 , 单位面积产水量约为 2.49 万立方米 / 平方公里。

(4) 海河流域 : 主要有二道河和饮马河 , 集水面积为 5640 平方公里 , 年径流量为 2.02 亿立方米 , 平均单位面积产水量为 3.54 万立方米 / 平方公里。

(5) 滦河流域 : 滦河在内蒙古境内长 254 公里 , 主要有闪电河、黑风河、兔力根河。区内集水面积为 5889 平方公里 , 年径流量为 1.76 亿立方米 , 平均单位面积产水量为 4.03 万立方米 / 平方公里。

(6) 黄河流域 : 黄河从石咀山入境到马栅出境干流长 830 公里 , 全区汇入黄河的主要河流有大黑河、浑河、昆都仑河等 , 其余均为源短流急的山沟小河。区内总计集水面积为 14.35 万平方公里 , 年径流量为 19.50 亿立方米 , 平均单位面积产水量为 1.36 万立方米 / 平方公里。另外伊克昭盟闭流区集水面积为 4.66 万平方公里 , 多年平均径流量为 0.72 亿立方米 , 平均单位面积产水量为 1600 立方米 / 平方公里。

2. 内陆河流域
    主要河流有乌拉盖尔河、额济纳河、锡林河、坝王河、塔布河和艾不盖河等及达里诺尔水系、查干诺尔水系、黄旗海、岱海水系 , 总集水面积为 11.4 万平方公里 , 为全区总面积的 9.8%, 年径流量约为 14.35 亿立方米 , 仅为全区年径流的 3.6%, 平均单位面积产水量约为 1.24 万立方米 / 平方公里。
  
3. 湖泊
    区内湖泊在 200 平方公里以上的有达赉湖 ( 呼伦池 ) 、贝尔湖、达里诺尔及乌梁素海等四处 , 其中达费湖面积最大 , 约 2000 余平方公里 , 蓄水量约 130 亿立方米。贝尔湖是我国与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分界湖 , 湖水总面积为 600 余平方公里 , 总蓄水量为 54 亿立方米 , 在我国境内的湖水面积约 300 多平方公里 , 蓄水量约 27 亿多立方米。达里诺尔水面积约为 200 多平方公里 , 蓄水量最多可达 6 亿多立方米 , 最小蓄水量仅 2 亿多立方米。面积在 100 平方公里以上的有岱海、黄旗海、查干诺尔海等。岱海水量约为 12 亿多立方米 , 查干诺尔水量约为 13 亿立方米。黄旗海面积过去约 100 多平方公里 , 由于湖底逐年增高及来水量的减少 , 面积已缩小 25% 左右 , 湖泊水 量约 4 亿立方米左右。
达赉湖、贝尔湖、乌梁素海属外流湖 , 其余均属内陆湖泊。外流湖泊是良好的天然水库 , 并起着调节江河水量作用。 内陆湖泊只起储存水量的作用。
( 二 ) 河川径流量 
1. 降水
(1) 水汽来源 : 内蒙古地处北半球中高纬度 , 深居内陆 , 距海较远 ,水汽输入量少 , 特别是大兴安岭和阴山山脉阻挡了东南风北进 , 全区大部时间处于西风环流控制之下 , 故呈现季风气候向大陆性气候过渡特征。
 
    夏季东南季风带来的暖湿气流进入内蒙古东南部 , 空气中水汽含量较充沛 , 当北方大陆气团南下与海洋气团相遇 , 则产生锋面降水。由于海洋气团来得迟退得早 , 故雨期短暂并形成了夏季雨水集中现象。内蒙古西北部 , 夏季主要受大陆气团控制 , 气候干燥下垫面增热较快 , 加之海洋气团的微弱影响 , 伴有雷暴的对流性降水过程。降水量虽少 , 但集中 7 、8 两个月 , 降水强度较大。冬季 , 北部受蒙古高压和阿留申低压控制 , 气候干燥寒冷。春、秋两季处于夏、冬两类气压系统的进退之间 , 一般降水不多。但秋季因东南海面移动性高压的加强 , 迫使湿润气流进入自治区 , 当其与北来的冷空气接近 , 易形成辐合降水 , 故全区秋季降水常多于春季。据统计 , 区内主要站点 6-9 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 75% 以上 , 年内分配极不均匀。
 
(2) 多年平均降水量及其分布 : 全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 3194 亿立方米 , 降水深 275.4 毫米 , 沿大兴安岭东侧、南侧以及呼和浩特市以南的黄土丘陵地区降水较多 , 局部地区年降水量可达 500-600 毫米 , 呼伦贝尔盟东南部、兴安盟、西辽河平原、锡林郭勒盟东部及乌兰察布盟南部为 300-400 毫 米 , 河套平原西部为 100-200 毫米 , 阿拉善高原低于 100 毫米 , 最西部的额济纳旗仅 37 毫米。

(3) 降水的年季变化 : 内蒙古自治区不仅降水年季变化大 , 而且降水越少的地区和降水越少的季节年季变化越大。

    从全区年降水量变差系数等值线图上看 , 大兴安岭地区 Cv 值在 0.20-0.25, 其它地区 Cv 值都在 0.25 以上 , 其趋势由东向西递增 , 阿拉善盟西部 Cv 值在 0.50 以上。因此 , 全区降水较少 , 地区分布不均 , 年季变化大 , 干旱洪涝频繁。
 
2. 径流
(1) 年径流深及其分布 :( 据 1956 年 -1979 年同步系例资料统计 ) 内蒙古自治区多年平均径流量为 371 亿立方米 , 多年平均径流深为 32.2 毫米 , 年径流深分布趋势与降水量分布基本一致 , 亦是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全区多年径流深大致变化在 5 毫米 -200 毫米之间。黑龙江流域产流条件较好 , 径流深较大 ; 呼伦贝尔盟和兴安盟的大兴安岭岭上及两侧山地 , 径流深在 100 毫米之上 ; 北部岭上可达 200 毫米 , 为区内最大值。西辽河下游 , 黄河流域局部和内陆河大部地区 , 径流深在 5 毫米以下 , 属不产流地区 , 其面积约占全区面积的 56.5% 。其余产流地区径流深一般在 5-50 毫米。

(2) 径流的年内与年际变化。径流的年内变化 : 全区大部河流有降水及季节性冰雪融水补给。大兴安岭岭西诸河流和锡盟部分河流 , 冰雪融水量大 , 有时春汛水量大于夏汛水量 , 一般春汛占年径流量的 20-40%, 其余各河春汛水量不大 , 只占年径流量的 10% 左右。春汛后雨水不多 , 逐渐进入汛前枯水期。
区内河流 6-9 月为夏汛期 , 径流总量一般占年径流的 60-80%, 较大洪水多出现在 7-8 月份。而冬季 (12 月 - 翌年 2 月〉各河径流很少 , 一般不足全年的 5% 。

    径流的年际变化 : 径流的年际变化包括年际间的变化幅度和多年变化过程。前者可用统计参数年径流变差系数 Cv 值表示 , 区内年径流变差系数 Cv 值大体变化在 0.40-1.4 之间。呼伦贝尔盟林区和西拉术伦河上游林区 ,Cv 值小于 0.40, 其余地区 Cv 值均在 0.40 以上 , 而且越向西北 , 数值越大 , 西部地区的艾不盖河百灵庙站高达 1.41 。

    径流多年变化过程 , 从一些河流较长观测资料分析 , 河流存在丰、枯交替变化特点。如黑龙江流域 1956-1963 年连续 8 年为丰水段 , 地表产水量均值为 422 亿立方米 , 比同步期 1956-1979 年 24 年均值 304 亿立方米偏大 38.8%;1964 -1969 年为丰、枯交替期 ; 而 1970-1979 年为连续 10 年的述枯水段 , 其均值为 232 亿立方米 , 较同步期均值偏少 23.7% 。 
 
3. 河川径流量
(1).分区径流量的计算 : 为了满足地表水资源计算和供需平衡分析的要求 , 在全国统一分区的基础上 , 将自治区划分为 13 个计算小区 , 分别计算年降水量和河川径流量。
 
    各计算小区 1956-1979 年同步期天然年径流系列 , 选用代表站按面积比或按平均径流量比的方法求出。经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厅推算 , 内蒙古自治区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为 371 亿立方米。不同保证率的水资源量按适线后的频率 20% 、 50% 、 75% 、 95% 来控制。各流域片及各计算小区地表水资源计算成果 , 见表——1 。
 
(2) 全区河川径流量 : 如前所述 , 全区多年平均径流量 371 亿立方米 ,50% 保证率径流量 349 亿立方米 ,75% 保证率径流量 278 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每平方公里产水量 3.2 万立方米 , 人均占有地表水量 1855 立方米 / 人。
  
    黄河自石咀山入境 , 多年平均径流量 315 亿立方米。50% 保证率径流量 172 亿立方米 ,75% 保证率径流量 124 亿立方米。额尔吉纳河由蒙古人民共和国入境的有多年平均径流量 7.6 亿立方米。
外流水系流域面积 61.4 万平方公里 , 占全区面积的 52.5%, 产水量占全区多年平均径流总量的 95.5%,50% 保证率径流量 352 亿立方米 ,75% 保证率径流量 252 亿立方米。内陆河水系流域面积 11.66 万平方公里 , 占全区总面积的 10.0%, 多年平均径流量 14.35 亿立方米 ( 包括额济纳河由区外流入的 8.00 亿立方米 ), 占全区多年平均径流量的 3.6%, 每平方公里占有水量 1.20 万立方米 ,50% 保证率径流量12.70亿立方米,75%保证率径流量。

( 三 ) 地下水资源
1、分布特征
内蒙古地下水资源按自然单元分别叙述如下 :
(1) 大兴安岭地区 : 大兴安岭地区主要由中新生界中酸性火山岩和喷出岩组成 , 古生界轻变质岩和海西期花岗岩零星分布 , 含基岩裂隙水。在山地东侧扎兰屯一带 , 含网状裂隙水 , 裂隙发育 10-20 米深 , 水量较丰富 , 单井出水量为 300-1000 吨 / 日 , 火山裂隙不太发育 , 单井出水量一般在 200-700 吨 / 日 , 山间洼地和边坡常是地下水的排泄带 , 泉水量为 0.3 -0.6 升 / 秒 , 个别达 18.7 升 / 秒 , 最大的群泉流量达 2000-3000 吨 / 日 , 水质好 , 矿化度多在 0.5 克 / 升以下。
呼伦贝尔盟新巴尔虎左旗至扎兰屯市一线以北 , 存在着永久冻土和岛状冻土 , 地下水可分为冻结层上水和冻结层下水 , 前者只能做临时供水水源 , 后者可作长期供水水源 , 单井水量在 100-500 吨 / 日。 


黄河几字弯


在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黄河由低纬向高纬弯曲成一个“几”字形的大弯,在这个独一无二的区域里,农牧在此交错,沙漠正被人改造,地球上最宝贵的珍稀植物,大量“躲藏”于此。游览黄河几字弯,这些地点不容错过。

鄂尔多斯地处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黄河的“几”字形大拐弯,完整地勾勒出了鄂尔多斯高原的边界,杭锦旗库布其沙漠水生态治理区就坐落在这里。杭锦旗地理位置特殊,每年凌期长达120天,引发凌汛灾害。而比邻的黄河的库布其沙漠,却因为没有充足的水资源支撑,生态保护困难重重,于是当地便形成了引导凌汛水治理沙漠,改善生态环境的想法。经过前后几次治理,如今的库布齐沙漠水生态治理区水鸟翱翔天际,野鸭栖息在芦苇丛中,岸边灌木遍布,乘着暖暖微风,居住的牧民借机发展“野牛”养殖,空气中满是生命的味道。

“一脚踏三省,鸡鸣三省闻”,这说的是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龙口镇大口村,该地位于蒙陕晋三省交界处。紧邻黄河,群山环绕,大口村是长城和黄河的握手之处,文化底蕴深厚延绵。层层叠叠、沟壑相映的莲花辿丹霞地貌更是全国罕见的地质景观。

游玩几字弯,阿拉善盟也是一个热门打卡地。阿拉善盟地处内蒙古自治区最西端,奇异的大漠风光、秀美的贺兰山神韵、神秘的西夏古韵、雄浑的戈壁奇观、古老的居延文化、豪放的蒙古风情、悠远的丝绸文明,构成了该地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

春意盎然,万物复苏,转眼间清明小长假即将到来。还等什么?游览黄河几字弯,就趁现在。


万里黄河浩浩荡荡,几字弯大地生机勃勃。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乌兰察布市、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乌海市和阿拉善盟七个盟市簇拥在黄河几字弯沿线,是内蒙古自治区黄河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区域,更具互动性的生态文化旅游新产品。

“黄河几字弯生态文化旅游季”从6月20日开始,到10月15日结束,历时4个月,期间五大主题生态文化旅游和八大文化旅游产品,组织沿黄盟市系列文化旅游活动,向游客充分展示内蒙古自治区黄河文化的独特魅力,持续打造“黄河几字弯”生态文化旅游品牌。

畅游几字弯、感悟黄河魂,领略内蒙古壮美辽阔的自然景观,感受厚重多彩的历史积淀,共享绿色宜人的生态成果,体验特色鲜明的文化韵味。


千百年来,绵延万里、奔流不息的黄河,哺育着中华儿女,孕育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从上游进入中游,黄河在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等地如弓般拉出一个全长830公里的几字弯。黄河九曲,这一最大的几字弯物阜民丰、文化灿烂,经济总量占内蒙古自治区六成以上,发展前景广阔。  

远古时期的黄河几字弯就哺育了人类文明。这里的文物古迹印刻着东西方文化碰撞的痕迹,流传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故事。这里既是农耕文明的沃土,又是马背民族纵横驰骋的辽阔舞台。各族人民在这里安居乐业,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和谐发展之美。  

在长期交往中,晋陕一带汉族民歌与蒙古族传统音乐融合发展,形成回荡在黄河两岸的漫瀚调。随着生活越来越好,人们在传承弘扬这些优秀文化艺术的同时,不断丰富精神家园。几字弯附近的草原上,一些牧民不仅读书、藏书,还写诗、出文集,就连蒙古族祭祀的敖包也有以书为主题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正在这里散发出璀璨的光芒。  

天下黄河,唯富一套。在几字弯顶部的巴彦淖尔市,既能看到郁郁葱葱的良田,又能欣赏流金溢彩的向日葵花海,还有各具风情的田园乡村布局在城边。过去,农业初级产品多,农牧业企业和品牌小而散,农牧民生产方式传统落后,很多产品“养在深闺人未识”。  

近年来,当地依托发达的灌溉农业,夯实特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础,打造“天赋河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探索具有河套灌区特色的农牧业现代化之路,向生态优先、绿色高质量发展目标加速迈进。  

几字弯沿岸,还分布着“中国乳都”呼和浩特、“草原钢城”包头、“煤海”鄂尔多斯等城市,它们构成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核心区,拥有装备制造、现代能源、农畜产品加工等产业。 

“一煤独大”“傻大黑粗”“高耗能”“高排放”“低端”“初级”曾是这些产业的代名词。随着对新发展理念的深刻领悟和全面贯彻,几字弯沿岸重点城市正着力转变传统观念,向高精尖与精细化努力,延长产业链,丰富供应链,部署创新链,提升价值链,在努力守护好“绿色”这一最大财富的前提下,走一条符合战略定位、体现地方特色,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芦苇葱茏的湿地、雄浑巍峨的峡谷、生机勃勃的绿洲、广袤无垠的沙海……生态资源丰富的黄河几字弯,关乎我国北方生态安全。然而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这里生态环境比较脆弱。  

为科学有效保护和修复生态,沿岸地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一些地方已从昔日风沙源头变为重要生态屏障。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在这一战略下,几字弯地区的发展蓝图已经绘就。当前,各地正着力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守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努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生态高水平保护、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群众生活更加美好,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乌梁素海

乌梁素海位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境内、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三角地带的边缘,距乌前旗政府所在地乌拉山镇13公里,距110国道22公里,是黄河改道形成的河迹湖,总面积300平方千米,素有“塞外明珠”“塞外都江堰”之美誉。到2010年底,乌梁素海面积仅剩293平方公里。2012年8月7日,乌梁素海面积仅为60年前1/4,专家预测10~20年内或将消失。


乌梁素海(Улиастай),蒙古语意为“生长红柳的”地方,先有地名后有湖。(ulaastai nuur),位于内蒙古巴彦淖尔乌拉特前旗,是黄河改道形成的河迹湖,也是全球荒漠半荒漠地区极为少见的大型草原湖泊。总面积300平方千米,素有“塞外明珠”之美誉;它是全球范围内干旱草原及荒漠地区极为少见的大型多功能湖泊,也是地球同一纬度最大的湿地。


2002年被国际湿地公约组织正式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为内蒙古重要的芦苇产地。乌梁素海其形成与黄河主流改道有关,最早的黄河沿狼山南侧的乌加河作主流东流,后因地壳隆起,黄河受阻急转南流,冲出一个较大的洼地,这就是乌梁素海的前身。以后,由于风沙东侵和狼山南侧的洪积扇不断扩展,致使河床抬高,乌加河被泥沙阻断,河水溢流到洼地形成了乌梁素海,而黄河主流被迫改由南侧东流。


现代乌梁素海主要靠乌加河和长济渠、民复渠等灌溉的尾水补给。水深0.5~1.5米,最大水深约4米,蓄水量2.5亿~3亿立方米。水的矿化度呈上升趋势,70年代初为4克/升。70年代后期,矿化度上升到6克/升。湖中饵料充足,鱼类资源丰富,除盛产鲤鱼外,还有鲫、草、鲢等20多个鱼种。芦苇、蒲草资源亦很丰富。乌梁素海,古时是黄河的一部分。黄河改道后形成了河迹湖。

但目前的乌梁素海大量黄苔滋生,大量垃圾飘浮水面,多处可见死鱼。

据介绍,20世纪90年代后,乌梁素海自然补给水量不断减少。而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明显增加,导致湖区面积急剧减少,生态功能严重退化,湖泊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沼泽化进程加快。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期间,将加快编制实施《乌梁素海综合治理规划》,实施补水工程,实现水体置换。


2015年乌梁素海水体污染治理的还算不错。来到这里没有以前的腥臭味,微风吹过,凉爽如风。在内蒙古能有大海的情景,也只有乌梁素海了。



乌梁素海现状:黄苔滋生 严重污染(2012)

乌梁素海地处后套平原东端,明安川和阿拉奔草原西缘,北靠狼山山前洪积扇,南邻乌拉山山后洪积阶地;北纬41°,东经108°54′,距乌拉山镇22千米。此外,乌梁素海距西王公路4公里,距哈磴高速公路乌拉山出口15公里。

乌梁素海已被国家林业部门列为湿地水禽自然保护示范工程项目和自治区湿地水禽自然保护区,同时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乌梁素,是蒙古语乌力亚素的转音;海即湖泊;乌梁素海,蒙古语意为红柳湖(《内蒙古资源大辞典》载:乌梁素蒙古语意为生长红柳的地方。河套地区宜于红柳生长,又有“烧红柳,吃白面”之说,编者认为此说成立)。

据《水经注》记载,乌梁素海原为黄河北支故道,北支(即今乌加河)流经乌梁素海后与南河汇合。新构造运动使阴山山脉持续上升,后套平原相对下陷,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黄河改道南移,在乌拉山西部则留下了一个乌梁素海。当时仅在大卜尔洞、海壕两处有约2平方千米的河迹湖。清末,河套平原先后开竣几条大灌渠,灌溉渠道尾水汇入乌加河,流积乌梁素海。

20世纪30年代,黄河数年水涨,后套多次被淹,后套灌区入海退水量大增,海子周围又修建起许多防水堤,水流不畅,海子水面逐年扩大。


1947年,湖水淹没面积达到800平方千米,且由于湖堤断断续续,未经统一整修,决口频繁,形成“水来人走,水退人回”的局面。


1949年后,河套灌区灌溉系统经过整修,退水量受到限制,海子水位下降,两岸堤防全面加固增修,湖面趋于稳定且逐渐缩小。

1965年,海子水位1090米,水域面积470平方千米。进入20世纪70年代,乌梁素海周边实施围湖造田,湖滨一带多垦为农田,湖区面积缩小为250平方千米。

1977年,湖水持续上涨,湖区西北岸堤防决口,海子面积扩大至290平方千米。灌区排水系统建成后,灌溉尾水经过各级排水沟汇入乌梁素海。1977年总排干沟建成后,年排水量增加到3.5亿立方米。

1980年,乌梁素海至黄河出口疏竣,并建红圪卜排水站,扬尾水入黄河。总排干沟年排水量达到5亿立方米。至此,乌梁素海能够通过排水设施调节湖面水位,使湖水面积较为稳定,一般在293平方千米,湖面海拔1018.79米。

据有关部门考证,隋代设置的大同城、唐代设置的天德军城就在湖区范围内,足见古代此处是屯兵之重地。乌梁素海旅游资源的开发始于1997年;2006年再度进行大规模开发,使得乌梁素海生态旅游区已初具规模,并开始大量接待游客。


乌梁素海是鸟的世界、鱼的乐园,有近200种鸟类和20多种鱼类繁衍生息,其中国家一、二类保护鸟类12种,中日候鸟协议保护鸟类48种。

乌梁素海湖面碧波荡漾,苇丛如诗如画,百鸟啼鸣婉转,令人赏心悦目。乌梁素海旅游区与乌拉山北麓的乌拉特草原融为一体,是集湖泊、草原和乌拉山为一体的综合旅游区。可谓青山、绿草、碧波相映成辉、野趣天成。游人至此,可领略北国的湖光山色,探索珍禽候鸟的活动奥秘,体验乌拉特草原风情,观赏小天池奇观,由海、原、山构造的这一绝妙的自然风景区令旅游者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乌梁素海婀娜多姿的自然、生态及人文景观,正在成为各地游客的旅游热点和内蒙古西部独具北国水乡特色的旅游胜地。

乌梁素海面积293平方公里,是内蒙古较大的湖泊,也是著名的旅游胜地,被誉为“塞外明珠”。位于乌拉特前旗境内的后套平原东端,阿力奔草原的西端,距旗政府驻地西山咀镇23公里,有黑色公路。

乌梁素海的日落风景

乌梁素海蒙古语意为杨树湖。此地原是生长杨树的低洼地,并有一段古北河遗留下来的河迹湖,面积不过20公顷,后因山洪和河套灌区退水汇集于此,而形成了如今的乌梁素海。

乌梁素海湖面银光朗映,水天一色,万顷空明,波光浩渺。每到春夏之际,绿荫绰绰,湖水和蒲草相得益彰,蓝天与碧波交相辉映,使乌梁素海平中溢情,平中见美。阿力奔草原南端的乌拉山奇峰矗立,怪石嶙峋,置身山顶向西北眺望,湖、原、山三大景观尽收眼底。美丽的自然景观,吸引了众多的中外游客慕名而来,观赏游玩,怡情冶性。

这里已建起旅游大楼、湖岛欧式木屋、草地蒙古包群等旅游设施,并配备了摩托艇和客轮,每年游人络绎不绝。


乌梁素海,古时是黄河的一部分。黄河改道后形成了河迹湖。湖中芦苇好大一片,偌大的湖面上,你几乎只见芦苇不见湖水,随处一站,都可以听见芦苇叶子在微风的吹拂下,发出“沙沙”的巨响,仿佛惊涛骇浪声。空气中弥漫着沁人肺腑的清新,有芦苇的香味,也带有湖水的凉意。

远看湖面,黑压压的一片,像是塘上残留的荷蒂。走近了才看清,原来都是鸟儿。黑色的是野鸭,白色的是白鹤,杂色的竟是鸳鸯。其实种类还多着呢,连当地人也说多得叫不出名字来。鸟儿看见人走近了,前面的就往后边飞去,如是一拨又一拨地飞飞停停,像跟你开着一个永远的玩笑,也跟你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这时你会认同书上所说的:这是在全球荒漠和半荒漠地区中,为数不多的鸟类迁徙地和繁殖地。最难忘的还是乌梁素海的日落。只见夕阳映在湖面上,变成一条金色的柱子,从远方地平线的湖面上延伸而来,九十度笔直地竖在你的跟前。只有偶尔飞起的野鸭或鸟儿掠过金柱,生就带出一笔画意。当夕阳完全西沉了,这时飞鸟的啁啁聒噪声,像是在惜别黄昏,再见夕阳。


不来乌梁素海不知白天鹅之多,不知手上的镜头短。远远看见天与湖之间,有一条银白色的小线在熠熠发光——那是一大群的野生白天鹅。乌梁素海的早晨充满野趣,到处都是鸟儿。它们有的在天上飞,有的浮在水面上,还有的就在栈桥上歇脚——不负晨曦。乌梁素海与黄河唯一相通的湖口上,草绿水蓝。


乌梁素海形似一瓣桔,被芦苇和香蒲分割成大小不一的几个水域;南北长35~40km,东西宽5~10km,面积约293km2,湖面高程1018.5m,最大水深约4m,大片水域水深在0.5~1.5m之间;近年来由于大量营养物质入湖、致使乌梁素海水上植物不断扩大面积,水下形成片草原,已明显地变为革型湖,使这个很年轻的湖泊己呈老化趋势;湖底上部为沉积的淤泥厚度0.2~0.5m,岩性淤泥质砂壤土,黑灰色有臭味,颗粒组成以粉细粒为主,下部为浅黄色原土质。主要补给水源是灌溉退水、雨水、山洪和地下水补给。

乌梁素海形成与黄河主流改道有关,最早的黄河沿狼山南侧的乌加河作主流东流,后因地壳隆起,黄河受阻急转南流,冲出一个较大的洼地,这就是乌梁素海的前身,以后,由于风沙东侵和狼山南侧的洪积扇不断扩展,致使河床抬高,乌加河被泥沙阻断,河水溢流到洼地形成了乌梁素海,而黄河主流被迫改由南侧东流。现代乌梁素海主要靠乌加河和长济渠、民复渠等灌溉的尾水补给。水的矿化度呈上升趋势,70年代初为4克/升。70年代后期,矿化度上升到6克/升。

乌梁素海南北长50公里,东西宽20公里,湖面上生长着茂盛的芦苇和蒲草,在浩瀚的湖水中生息着鲫、草、鲢、赤眼等20多种鱼类。这里尤其以盛产黄河大鲤鱼而蜚声内蒙古。每到春、夏、秋三季,锦鳞跳跃,鸟语花香,有130多种珍禽异鸟在这里安家落户,生息繁衍,其中有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疣鼻天鹅、大天鹅、斑嘴鹈鹕和琵琶鹭等。


乌梁素海是由黄河改道而形成的河迹湖,2002年被国际湿地公约组织正式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是深受国际社会关注的湿地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区。

同时,乌梁素海是河套灌区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接纳了河套地区90%以上的农田排水,经过湖泊的生物生化作用后,排入黄河,起到改变水质、调控水量、控制河套地区盐碱化的作用。乌梁素海湿地生态系统对维护周边地区生态平衡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乌梁素海湿地由于水质恶化,泥沙淤积,植被退化,动物栖息地丧失,致使湖内许多浮游物逐年减少。虽然经过几次综合治理,注入乌梁素海的污水水量有所控制,但是,整体的状况依然很不乐观,许多生态环境问题依然存在,如不加紧治理,美丽的乌梁素海将会从地球上消失。

2012年5月28日至31日,《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前往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采访,调查发现,昔日内蒙古第二大渔场已变成汇集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污水池”,20年来,乌梁素海正在上演一曲独特的污染接力悲歌。

从乌拉特前旗往东,车行一个多小时就到了乌梁素海景区。

水面上漂浮着塑料瓶等各种各样的垃圾和数不清的死鱼,不少地方泛着白沫。在不到1米深的水下,龙须眼子菜等多年生沉水植物生长茂盛。水面上到处是一块块的黄藻。芦苇在这里疯长,甚至连景区栈桥木板的缝隙间也钻出一丛丛芦苇枝叶。堤岸上到处是毒性很大的蚊蝇,叮一下,红肿的包几天都消退不了。

在乌梁素海湿地水禽自然保护区的圪苏尔核心区,黄藻的面积更大,几乎布满了公路两侧的水面。黄藻是一种生长在湿地的藻类植物,在温度适宜、水体富营养化加剧时迅速生长蔓延,覆盖水面,对水生植物、鸟类和鱼类等能造成致命危害。

2008年5月,乌梁素海曾出现面积达8万多亩、持续近5个月的黄藻,使核心区域水面被覆盖,水体严重污染,此事引起国务院领导的高度关注。

眼下,除了黄藻外,乌梁素海的大部分水面已经被芦苇覆盖。整个湖区的水质黑而腥臭。据巴彦淖尔市河套水务集团提供的资料介绍,这里的水质常年都是“劣五类”,不仅不能饮用、浇地,甚至不能接触皮肤。

而这里竟然是被誉为“塞外明珠”的黄河流域最大的淡水湖。

根据巴彦淖尔市环境监测站2005年至2010年的监测资料,乌梁素海环境污染和生态功能退化形势严峻,氨氮超标率为30.3%;底泥污染严重,总氮、总磷和重金属超标,西大滩与东大滩底泥污染最重;鱼类种类和数量大幅度减少,淡水渔业基地功能逐渐丧失。


乌梁素海由于水质恶化,泥沙淤积,植被退化,动物栖息地丧失,致使湖内许多浮游物逐年减少。2008年5月,乌梁素海曾出现面积达8万多亩、持续近5个月的黄藻,使核心区域水面被覆盖,水体严重污染,此事引起国务院高度关注。乌梁素海水质常年是“劣五类”,不仅不能饮用、浇地,甚至不能接触皮肤。

根据巴彦淖尔市环境监测站2005年至2010年的监测资料,乌梁素海环境污染和生态功能退化形势严峻,氨氮超标率为30.3%;底泥污染严重,总氮、总磷和重金属超标,西大滩与东大滩底泥污染最重;鱼类种类和数量大幅度减少,淡水渔业基地功能逐渐丧失。


2011年底,《内蒙古乌梁素海富营养化治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按照这一规划,乌梁素海富营养化治理项目建设期限3年,总投资2974.7万元,其中国家财政拨款2379.7万元、地方财政配套资金595万元。

根据《乌梁素海综合治理规划》,到2020年,乌梁素海治理总投资将达到86.2亿元,其中近期(2010—2015年)投资47.8亿元、远期(2016—2020年)投资38.4亿元。最终目标是使入湖污染负荷在现有基础上减少70%,水质达到四类标准,水生态系统全面改善。


到2010年底,乌梁素海面积仅剩293平方公里。

生态地位如此重要的乌梁素海一旦消失,“土地沙化将更加严重,沙漠将长驱直入,加剧北方地区的沙尘暴灾害。”全国政协人资环委的调研报告说。

就遏制乌梁素海的污染,中国、挪威、瑞典三国专家曾展开联合调研,三国专家预测,如果对乌梁素海不加以治理和保护,乌梁素海将在40年内变成沼泽地。三国专家认为,地球上同纬度地区这块最大的自然湿地将丧失调节气候的功能,给当地乃至京、津地区带来灾害性天气。拯救乌梁素海已经刻不容缓。 由于遭到严重污染,导致湖区面积急剧减少,生态功能严重退化,湖泊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沼泽化进程加快。专家预测,再不进行抢救性的保护或者治理,乌梁素海10到20年内可能就将消失。200多年前因黄河改道而形成的乌梁素海,处于我国三大特大型灌区之一的河套灌区。而河套灌区90%以上的农田排水都进入到乌梁素海,这给这个地处干旱地区的湖泊补水的同时也过度补充了氮、磷等“营养”元素。

2008年和2010年,乌梁素海曾经两次大面积发生黄藻,核心区水域被覆盖,引起水体污染,湖区野生鸟类和鱼类的栖息生存受到极大威胁。

农田退水成为主要污染源

“乌梁素海造成今天这么大的污染,大部分还是农田退水这个面源污染造成的。”内蒙古乌梁素海湿地自然保护管理局局长岳继雄说,乌梁素海从形成以来就是河套退水汇集的地方。

汇集在乌梁素海中的河套退水,每年的蒸发量可以达到2000毫升,水分蒸发后,原来水中所含有的矿物质、农药和化肥的残留物等等,不断地沉积、浓缩,加剧了乌梁素海的污染。此外,流域内排放的城镇生活废水及工业污水也是污染乌梁素海的重要原因。


为全面改善水质,最近15年来内蒙古累计向乌梁素海生态补水36.48亿立方米,相当于260个杭州西湖的蓄水量。在实施生态补水的同时,内蒙古避免工业点源污染,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实施网格水道建设、湖区底泥处置等配套工程,通过综合施策改善湖区水质,推动内源治理。目前,乌梁素海水面面积稳定在293平方公里;水质总体好转,稳定在Ⅴ类,局部区域优于Ⅴ类。 [4]


乌梁素海附近盛产甘草、枸杞、贺兰石、滩羊皮等;乌梁素海是后套地区排泄农田退水和山洪水的唯一容泄区,也是巴彦淖尔市鱼、苇生产的重要基地,而且是黄河流域最大的淡水湖,地球同一纬度(北纬41°)最大的湿地,并被列为自治区湿地自然水禽保护区。湖区苇蒲茂密,鱼类丰富,盛产鲤、草、鲫、鲢、乌鳢等20多个鱼种,尤以黄河鲤鱼最为有名。年产芦苇12万吨;年产鱼1500多吨,最高年产4000吨,被誉为“塞外明珠”。春、夏、秋三季这里有140多种水禽在栖息、繁衍,其中黑鹳、玉带海雕、疣鼻天鹅、斑嘴鹈鹕为国家重点保护鸟类。


乌梁素海水域南北长、东西窄,其形状如一头海豚顶着一颗水球,南北长35~40千米,东西宽5~10千米,湖岸线长130千米;湖盆浅平,略由北向南倾斜,平均水深0.9米,最深处有4米,蓄水量2.6亿立方米左右。站在湖滨向里望去,只见辽阔的湖面微微鼓起,呈现出大湖的气派;如遇风天,风虽不大,但湖面涌起波浪,湖水拍打湖岸,使人有面临大湖的体味,甚至会产生一些类似大海的印象。湖水蒸腾量非常大,湖面上升气流格外强,宜开展水上飞伞运动。2001年,中央电视台2套连续播出了在乌梁素海跟踪拍摄的天鹅从破壳诞生到振翅高飞的生长过程,揭示了天鹅的生活习性和生存奥秘,在国内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内蒙古属半干湿的中温带季风气候,东部为半湿润地带,西部为半干旱地带。最主要的特点是昼夜温差较大,一般可达10℃左右,所以到这里旅游要多带衣服。内蒙古的灾害性天气有春旱和冬季暴风雪。

内蒙古从东至西可分作两大气候区:草原气候区,从东端呼伦贝尔草原至阴山河套平原一带,冬季冰天雪地,历达半年之久,平均气温为摄氏零下28℃左右。夏、春、秋几乎相连,五月至九月气候温和,是旅游草原最佳季节。沙漠气候区,从阴山以西阿拉善沙漠高原至巴丹吉林沙漠,春日(四月中至五月底)多风暴,夏日酷热,冬日奇寒,只有秋季(八月中至九月底,约40天)气候温和,是涉足沙漠最佳季节。



呼伦湖

呼伦湖又名呼伦池、达赉湖、达赉诺尔,与贝尔湖互为姊妹湖。蒙古语意为“海一样的湖”。 [1] 历史曾称大泽、俱轮泊、阔连海子、虎图泽、玄寞池、库楞湖等。是北方众多游牧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东胡、匈奴、鲜卑、室韦、回纥、突厥、契丹、女真、蒙古等民族曾繁衍生息于此。 [2-3] 呼伦湖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草原西部的新巴尔虎右旗、新巴尔虎左旗和扎赉诺尔区之间,呈不规则斜长方形,长轴为西南至东北方向,湖长93公里,最大宽度41公里,平均宽32公里,湖周长447公里,面积2339平方公里, [4] 最大水深为8米,平均水深为5.7米,蓄水量138.5亿立方米。是内蒙古第一大湖、东北地区第一大湖、 [5] 中国第五大湖、第四大淡水湖、 [6-7] 亚洲中部干旱地区最大淡水湖, [1] 为构造成因的矿化度受环境影响较大的淡水湖。

呼伦湖地处呼伦贝尔大草原腹地,素有“草原明珠”、“草原之肾”之称, [6] 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中具有特殊地位,对维系呼伦贝尔大草原生物多样性和丰富动植物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呼伦湖及其周边水系于2002年1月被列入《拉姆萨尔公约》国际重要湿地名录,2002年11月被批准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

呼伦湖在史前已经有人类居住。北齐称大泽,唐朝时称俱伦泊,辽、金时称栲栳泺,元朝时称阔连海子,明朝时称阔滦海子,清朝时称库楞湖,当地牧人称达赉诺尔(蒙古语,意为“像海一样的湖泊”)。 [10]

而呼伦湖是近代才有的名称,“呼伦”是蒙古语“哈溜”的谐音,意为“水獭”;“贝尔”蒙古语意为“雄水獭”。古代这两个湖盛产水獭,生活在湖边的蒙古人便以动、植物名称命山、河、湖、泉名称的古老习惯为两湖命名。 [10]


呼伦湖位于呼伦贝尔草原西部的新巴尔虎右旗、新巴尔虎左旗和满洲里市扎赉诺尔之间,地理坐标为东经117°00'10''~117°41'40'',北纬48°30'40''~49°20'40'',是中国第四大淡水湖, [6] 内蒙古第一大湖泊。乌尔逊河将呼伦湖与贝尔湖沟通,形成了同一个水系。呼伦湖湖面呈不规则斜长方形,长轴为西南至东北方向,湖长93公里,最大宽度为41公里,平均宽32公里,湖周长447公里,面积2339平方公里, [4] 呼伦湖水域与周边湿地总面积7680平方公里。湖面水位最高时海拔545.59米。 [11] 呼伦湖最大水深为8米,平均水深为5.7米,蓄水量为138.5亿立方米。冬季封冻期达170天~180天,最大冰厚为1.3米。

随着构造运动和气候的变迁,历史上其范围曾不止一次的扩大与缩小。当湖面缩小时,成为湿地和不连续的小湖泊;当湖面扩大时,它就成为一个外流的吞吐性湖泊。呼伦湖的水质变化亦主要取决于湖水量的增减:当湖水量增加,水位上升,成为排水湖,含盐量降低,属于淡水湖;当湖水量持续减少,水位不断下降,只吞不吐,甚至与外流河联系中断而变为内陆湖,此时湖水含盐量增高,甚至会变为微咸水湖。 [11] 绝大多数时期的呼伦湖为外流淡水湖,湖水注入额尔古纳河,额尔古纳河入黑龙江。pH值为8.5。


呼伦湖是由地壳运动形成的构造湖,呼伦湖区在海拉尔盆地中的最低部位。呼伦湖区处于其中的湖积冲积平原,湖盆不深,四周起伏不大,地层多覆盖着第四纪沉积物。本区的地貌可划分为湖盆、低山丘陵、湖滨平原和冲积平原、河谷漫滩及高平原几种类型。呼伦湖西岸为山峦和悬崖陡壁;东岸和南岸地势平坦开阔。湖底为泥底,地形平坦,多为细砂砾层。湖泊周围多沼泽地、典型草原和草甸草原。部分湖滨有现代形成的沙滩,其组成颗粒较均匀圆润,地形上向湖盆缓缓倾斜。 

呼伦湖区属于中温带大陆性草原气候,位于中高纬度温带半干旱区。冬季从10月上旬开始至翌年5月上旬,长达210天。春季从5月上旬开始至6月旬止,持续50天左右。夏季从6月下旬开始至8月上旬止,共44天。秋季从8月上中开始至10月初止,60天左右。冬季严寒漫长,春季干旱多大风,夏季温凉短促,秋季降温急剧、霜冻早。年光照充足。 [13]

呼伦湖地区年平均温度分布是北端和远离湖岸温度较低,西南端或近湖岸温度较高。满洲里、湖北岸扎赉诺尔和东南端的阿木古郎年平均气温都在零度以下。西南端的阿拉坦额莫勒年平均温度在零度以上,是大兴安岭以西年平均温度最高地带。湖北岸与南岸相比,年平均温度相差0.5℃左右。最冷月1月份极端低温为-42.7℃(满洲里)。由于呼伦湖水体热容量大和强烈的蒸发作用,湖面水温低于气温,湖沿岸温度低于周围陆地。冬季封冻后湖面气温与周围气温相近。湖水11月上旬封冰,次年5月初解冻,冰层最厚可达1m以上,是我国封冻期较长的一个湖泊。 [13]

呼伦湖区冬季水汽压虽小,但由于气温低饱和水汽压也小,相对湿度仍较大,在70~ 80%之间。春季降水少,空气干燥,是全年相对湿度最小的季节,平均在47%左右;夏季降水多,空气中水汽含量丰富,相对湿度达65%~73%;秋季气温下降,相对湿度略高于春季,在58%~66%之间。 [13]


温热多雨转为冰川气候。距今约一万年前,冰川气候消失,气候逐渐转暖变干。现代呼伦湖形成。《山海经》、《唐书》等古书中的记载反映了人类历史上呼伦湖面积的变化。呼伦湖在清末的一段时间又干涸,剩下几个小水泡和大量的湿地。从清末到民国时期到1976年,呼伦湖又有一个扩大的过程。呼伦湖是一个伸缩性的吞吐湖泊,从出现起,呼伦湖的面积和境域在地壳运动和气候变化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下就具有独有的周期性变化特征。 [14]

呼伦湖通过达兰鄂罗木河连通黑龙江的上游河段(海拉尔河)。1958年~1962年,与湖相通的穆得那亚河被堵塞,湖水上涨2.5公尺。1958年的湖水上涨导致达兰鄂罗木河威胁到邻近的扎赉诺尔煤矿,政府先后在达兰鄂罗木河筑坝三处来堵塞河道,但筑坝导致湖水反而不能顺利外泄,后又采用修建人工河的办法使湖水外泄,工程称为“达赉湖近期泄水工程”,南北两端仍利用达兰鄂罗木河旧河道,中段开凿人工河,从东边绕过扎赉诺尔煤矿。这段被叫作“新开河”的人工河于1965年开工,1971年9月8日竣工,全长16.4公里,铁路桥以南的河底宽15米,桥以北的河底宽22米。人工河南端建湖水进口闸,防止海拉尔河水位高时倒灌入呼伦湖,延续了达兰鄂罗木河调节呼伦湖水位的作用。


呼伦湖水系属于黑龙江流域额尔古纳河水系。呼伦湖水补充来源除湖面直接承受大气降水外,主要依靠地下水的补给和地表径流。呼伦湖湖底构造特殊,有30多处泉眼,提供地下水补给。呼伦湖地表水系由呼伦湖、哈拉哈河、贝尔湖、乌尔逊河、克鲁伦河、新开河及连通于呼伦湖和额尔古纳河的达兰鄂罗木河等河流组成。其中,河长100公里以上的有3条;20~ 100公里以内的有13条;20公里以下的共64条。全流域大小河流共80条,河流总长度为2374.9公里,总流域面积(国内部分)37214平方公里。克鲁伦河和乌尔逊河为主要补给河流,新开河与达兰鄂罗木河为主要调节河流。 [15]

克鲁伦河发源于蒙古国肯特山东麓,自西而东到佐修奴勒庙附近进入中国境内,向东流经阿敦础鲁苏木、阿拉坦额莫勒镇注入呼伦湖。全长1264公里,在中国境内长约206.44公里。克鲁伦河两岸被半荒漠的小山和丘陵所围绕,河谷宽约3000米—5000米,河面一般宽40米—90米,河道比较弯曲,河滩、湿地和沼泽较多,地表径流不发育。水深2米左右,以夏秋流量最大。 [5]

乌尔逊河,发源于贝尔湖北岸,北流注入呼伦湖,长223公里。上游为额尔古纳河水系的哈拉哈河,位于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和新巴尔虎左旗交界处。河流两岸地形平坦,河宽60一70米。河漫滩上苇柳丛生,湿地较多。河两岸牧业发达。 [5]

达兰鄂罗木河·新开河:位于呼伦湖东北部,河长25公里,流向受呼伦湖和海拉尔河水变化的制约,顺逆不定,是呼伦湖的吞吐河流。 [11]


呼伦湖在维持生物多样性和丰富的生物资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区域环境保护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呼伦湖及周边水系在2002 年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同年被中国人与生物圈委员会批准纳入“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 [1] 呼伦湖面积大,与多条草原河流沟通;地处高纬地区,气温低,对湖体浮游生物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湖体构造特殊,露出30余个泉点,有地下水补给。因此,呼伦湖具有较强的自净能力。 [10]


水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有多种藻类、芦苇和浮萍。底栖动物有杜氏蚌和海螺等,水栖动物有海猫、鱼鹰、水鸭、大雁、天鹅等。湖中盛产鲤、鲫、白、鲶等30多种鱼类和白虾,为内蒙古自治区大型渔场。 [16]


此外,以呼伦湖为主体的三湖(呼伦湖、贝尔湖、乌兰诺尔湖)和三河(克鲁伦河、乌尔逊河、达兰鄂罗木河)成为供鱼类栖息、繁衍的天然有机水系,形成了一个渔业生产的整体。乌尔逊河中游的乌兰泡水生植物丰富,成为鲤鱼、鲫鱼的主要产卵地。


呼伦湖是中国北方地区重要的鸟类栖息地和东部内陆鸟类迁徙的重要通道。春秋两季,南来北往的候鸟种类繁多。

据初步统计,呼伦湖地区共有鸟类17目41科343种,占中国鸟类总数的1/5,主要有天鹅、雁、鸭、鹭等,其中不少属珍稀禽类。其中丹顶鹤、白鹤、黑鹳、大鸨、金雕等是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全世界有鹤类15种,而呼伦湖保护区就有5种,白鹤、丹顶鹤、白枕鹤已被列入世界濒危物种。 [10]


呼伦湖缺乏水源补给,水位下降。由于蒙古国沙化过于严重,呼伦湖主要补给河流克鲁伦河在2007年年底与该国的600多条大小河流曾一度干涸或断流。

由于湖水干涸,湖心亭距离湖水已有数十米的距离,人无需乘船只需步行便可。呼伦湖与海拉尔河的连通一度中断,成为内陆湖。 [17]


由于气候干旱等原因,湖体水位持续下降,水面减少约300平方公里,导致湿地萎缩,湖区生态环境退化。从2000年至2009年,呼伦湖的水位已经下降了约4.6米,平均每年下降50厘米。呼伦湖水域面积缩减了477平方公里,比历史最大面积2339平方公里缩减了20%。呼伦湖湖底平缓,下降1米会导致呼伦湖蓄水量大肆减少。2009年,呼伦湖蓄水量不足70亿立方米,比历史最大蓄水量138.5亿立方米减少了一半。 [17]


蓄水量减少使得水域污染严重,湖水Ph值由20世纪60年代的8.5上升为9.1,碱度由2.28每升毫克当量上升到11.09,含盐量由千分之0.7上升到千分之1.6。碱化的湖水让三种鱼类已经灭绝,它们是细鳞鱼、蒙古红幽和哲罗鱼。


数据显示,呼伦贝尔沙化土地面积已经达到130多万公顷,上升为我国第四大沙地,形成了3条不规则分布的沙带,3条沙带面积达88万公顷,其中流动沙地4万公顷,半固定沙地6万公顷,另外还有近300万公顷的潜在沙化区域。

20世纪九十年代初,新巴尔虎左旗草、沙、林的比例是8:1:1,而2009年已经变成6:3:1。新巴尔虎左旗三条沙带也已逐步发展成三块沙地。


呼伦贝尔草原三条沙带形成的主要原因并非天气干旱或过度放牧,而是沙俄对樟子松的过度砍伐:


1886年,沙俄攫取中东铁路修筑权,对新左旗境内铁路以南乌力吉图——哈拉干图一条完整的樟子松林带进行了掠夺式砍伐,使这条基本上与海拉尔河平行的一直延伸到海拉尔西山的樟子松林砍伐殆尽,原本处于樟子松林固定的沙丘成为半固定沙丘,逐渐变成了沙带。

1999年至2010年,内蒙古气象局利用卫星遥感对呼伦湖水体进行了连续11年监测,2010年呼伦湖开湖时间比2009年晚5天左右。通过监测表明:呼伦湖面积在过去11年间不断萎缩,已不足1800平方千米,面积缩减约620平方千米;呼伦湖的水环境也逐年恶化,2010观测到的水位比2009年同期降低0.171米,透明度28厘米,比2009年同期下降了1厘米。


1992年10月,在呼伦湖成立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达74万公顷,处于中、蒙、俄三国交界处的中国境内,属于跨国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与蒙古国达吾尔自然保护区、俄罗斯达吾尔斯克自然保护区共同组成了达吾尔国际自然保护区。

2006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实施呼伦湖水资源配置及水环境治理工程,从海拉尔河引水,补充呼伦湖水量,恢复湖区湿地,有效地遏制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呼伦贝尔市启动“引河入湖”工程,直接从海拉尔河修建引水沟渠,将河水引入湖中。每年为呼伦湖补水7.5亿立方米,向沿途的牧区草原提供3亿立方米的灌溉用水。呼伦湖地区从事渔业的各单位同步进行封湖养鱼。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的卫星遥感监测结果显示,截至2014年年5月30日,呼伦湖水位较最低年份水位上升1.77米,水域面积较同期增加204.5平方公里,水域面积恢复到2002年时的面积,达到2043平方公里。湖面蒸发量与湖泊补给水量取得新的平衡,水位又趋稳定,北部重新与海拉尔河相通,呼伦湖保护工作取得成效。

2013年至2021年,保护区内记录到的鸟类种类和个体数量,均呈连年增长趋势,由333种增加至345种;呼伦湖水系鱼类种数由32种增加至35种;哺乳动物种类由35种增加至38种;2019年在乌兰诺尔管护区内,出现了八匹狼成队而行,呼伦沟地区的野生黄羊种群,也由最初的8只,繁衍到60余只。

自2016年起,呼伦湖面积均维持在2025平方公里左右,2021年5月达到2104.3平方公里。


上古时期,蒙古族部落里有对情侣,姑娘叫呼伦,小伙子叫贝尔。妖魔莽古斯带领着狼虫虎豹杀向了草原,他依仗头上带着的两颗神力无比的碧水明珠,肆虐着草原,河水被吸干,牧草枯黄,牲畜倒毙。施放弥天的黑雾抢走了呼伦姑娘。贝尔为了草原,为了呼伦姑娘,与妖魔莽古斯拼杀。呼伦假意取悦莽古斯:“你头上的明珠若给我一颗,日后便应允你的愿望。”莽古斯忘乎所以,连声说好,把其中的一颗递给了呼伦。呼伦知道一颗珠子就是一汪碧水,为了滋润草原,她毅然把珠子放入口中,訇然化作茫茫碧水。莽古斯傻了眼,身上少了一颗珠子,神力减少了一半,贝尔追上了莽古斯,拉开张如满月之弓,一箭射中了他的心窝。贝尔缴获了另一颗明珠,带着胜利的喜悦四处寻找呼伦,这时才知道呼伦已化作滋润草原的女神。悲怆的贝尔发誓永远守护在呼伦的身边,当即吞下了另一颗珠子,顿时呼伦湖之南又出现一泓碧水。乡亲们为了纪念他们,就把这两座湖分别取名呼伦湖和贝尔湖。


呼伦湖的八个著名景区分别为水上日出、湖天蜃楼、石桩恋马、玉滩淘浪、虎啸呼伦、象山望月、芦荡栖鸟、鸥岛听琴。


沿湖岸有多处旅游点,活动项目丰富多彩。游客可以穿上蒙古袍,骑着骏马奔驰;也可以骑着双峰驼漫步或乘坐原始的勒勒车漫游。还可划着小船在呼伦湖中垂钓。


旅游点上砖木结构的蒙古包型多功能大厅建筑面积520余平方米,高20余米,大厅宽敞明亮,正对厅门处摆放成吉思汗画像,四壁镶嵌着成吉思汗版画组合系列。大厅和蒙古包可容纳600人同时就餐,还可以举办舞会、小型音乐会。大厅两侧设有24个蒙古包。蒙古包以4根色彩艳丽、金碧辉煌的蟠龙立柱支护,宽敞明亮,显得高贵、宏敞,气度不凡;壁毯壁画制作精美,图案古朴,色彩明快。牛、马、羊、骆驼栩栩如生,家具、茶具极富民族特色。在这里可以吃到草原风味"全羊宴",手把肉、炒羊肉、爆羊肚、烤羊腿、烤羊肉串、炒心肝肺、炸肉丸、溜羊尾、羊肉汤等,还可以吃到用湖水清煮;汤白似乳、香味扑鼻的鲫鱼汤。


这里还备有供游客乘骑的马匹、骆驼和乘坐的勒勒车、米力干车等。在这里既可以参加口径枪有奖射击比赛,还可以狩猎野鸭。游客既可在湖边垂钓、乘游船在湖中摇橹搬桨,也可以观看赛马、蒙古式摔跤、乌兰牧骑演出。参加草原篝火联欢晚会最富有诗情画意,游客可以尽情唱歌跳舞。在小卖店,还可以买到各种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纪念品。


“双湖鱼跃”是这儿独特的风景。每到7、8月份时,游人可到呼伦湖通往贝尔湖的一条河汊──鸟岗,你会看到成群的鱼儿,争先恐后地、密密匝匝地聚在鱼栅前,欢跃而起,真是一奇特的景象。


呼伦湖内有一个人工小岛叫“湖心岛”,1997年修建于呼伦湖小河口生态旅游景区,成为景区的标志性建筑。2003年,游人们曾泛舟到小岛上观景游玩。然而,自2003年起,随着呼伦湖水位逐年下降,小岛逐渐与岸边连成一体。2013年,呼伦湖水位持续上涨,“湖心岛”重回呼伦湖怀抱。

呼伦湖水位上涨、湖心岛重现,吸引了大量游人慕名而来。据了解,2013以来,进入呼伦湖景区的游客达到了30万人次,与2012年同期相比增长了4万人次。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我们的文化旅游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